米乐·(中国)手机网页版
>米乐·(中国)手机网页版>文化园地
我的一段“走南闯北”

      “南北的路你要走一走,千万条路千万莫回头,苍茫的风雨你何处游,让长江之水天际流……”每当心中回荡起这熟悉的旋律,回想前几个月的经历,我的心里十分感慨。自从去年11月份福建福州的项目结束后,我便开启了一场山河跨越之旅。从江南水乡的灵动到东北雪国的壮丽,这一路纵跨南北、横贯东西,领略了祖国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貌。

        自在闲适的福州。台风、暴雨和带着咸味潮湿的空气是福建给我最深的回忆。闽南有俗语“爱拼才会赢”。自古恶劣的生存环境,留给福建人最好的馈赠,是他们的拼搏精神。凌晨三点多数城市还在黎明前沉睡,而此刻在福建的街头却已然灯火通明,充满了烟火气。早起批菜的小贩往来穿梭、通宵营业的线面店高朋满座,食客们三两成群谈笑风声,这里的人们总是精力充沛,为了生活而不知疲倦的奔波。在福建施工期间,项目遇到过三次台风天。每次在台风来临之前,项目部的气氛一瞬息间紧绷,通知职工,维持秩序,将他们转移至安置点,心中满是复杂的情绪。三次避险总计撤离人数也有六千余人次。每次协助组织工人撤离至安全地带后,看着窗外风雨来袭,内心别样平静,因为每一次的撤离都是为了更好的回归。

        最难忘的一次撤离是在一个秋天,撤离点门前的枇杷树结满了密密麻麻的枇杷果让人喜爱。风雨过后,枇杷果被打落了一地,那满地的金黄是被狂风吹落的遗憾。征得乡民的同意,我们跑过去拾了好多枇杷果。简单在身上蹭一下,塞在嘴里吸吮了起来,枇杷果的清香,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残留。

       海天一色的连云港。蓝天、白云是我对江苏连云港的初印象。海风吹拂着海边黑褐色的礁石,让人仿佛置身于漫画的世界。

        我们到连云港的目的是参观田湾核电项目。田湾核电采用的是第三代核电技术,被誉为“中俄核能合作典范项目”中俄两国元首多次共同见证项目关键节点。

        远远的望着田湾核电站,一个个圆形的穹顶既像一个个蒙古包,又像俄罗斯建筑中的“洋葱头”,十分引人注目。进入田湾核电站,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安检程序。厂内建筑高大宏伟,从1号机组到8号机组,我们深切感受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进步,也能切身感到中俄两国的智慧与力量在这里汇聚,共同推动着核能事业的发展。

傍晚乘汽车在海滨大桥驶过,一望无际大海上的点点渔火,那渔火仿佛星河中洒落的星星一样,在海面上轻轻摇曳,此刻白天的喧嚣与忙碌都已经随风远去,心中只有这美丽与宁静的海,为这夜晚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文明与传统结合的汕头。广东英歌舞,是我国众多村落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,承载着村民们的文化传承与深厚情感,成为了我们项目部所在的这个村子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。对于项目部的几位同事来说,我们内心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英歌舞表演的憧憬与期待。大家相约在正月十七一同去观赏这一民俗盛宴,对未知精彩即将揭晓的渴望和对乡村文化深度体验的向往。

       十七日一早,老爷庙前人群早早汇聚,身着表演服的英歌队员在广场中间列队站好。随着工作人员清场完成从,鼓声骤起,密集的鼓点愈发急促,随之到达一个临界值。就在这时,“吼 —— 哈”!一声震天动地的爆呵声犹如石破天惊,划破了清晨的宁静,也正式拉开了英歌舞的华丽帷幕。英歌队员们手中的鼓棒开始上下翻飞,随着那铿锵有力的鼓点节奏,他们或腾挪跳跃,或旋转挥舞,队形在他们的操控下不断变化,时而聚成一个紧密的圆,时而队员分散开来,身姿矫健地回转跳跃,如同灵动的音符在广场上跳动,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画面,好不热闹。队伍中间一个带着黑色弯帽的“小孩哥”手中舞着一条布蛇,活灵活现,身法矫健。那条布蛇,在他的操控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,他穿梭在队伍之间,灵动的身姿与周围的英歌队员相互呼应,为这场表演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灵动之美。

        一群青春靓丽的少女,她们手中抬着一个个巨大的横幅,横幅上书写着诸如 “国泰民安”“风调雨顺” 等寓意美好的祝福语,承载着村民祈愿的文化长河,随着巡游队伍在村中缓缓流淌。下午五点,整个仪式进入了最后的高潮阶段 —— 抢老爷活动正式开始。此时的现场气氛被推向了沸点,抬着老爷的小伙子们各个面红耳赤,拼尽全力,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,那就是要将自己所抬的老爷最先送进庙门。这个村落的英歌舞表演,不仅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,更是乡村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。

         神秘雪国牡丹江。当东风还在轻叩东北雪国的的窗棂时,我已在合肥经过了三场春雨。而当调令抵达南方的办公桌时,牡丹江的山川仍在雪被下酣眠。雪乡、鹅乡、书法之乡是我所在的牡丹江市林口县最鲜明的特点。三月末的林口,冰封的黑龙江尚未解冻,零下十度的寒风卷起雪粒,像是大地撒下的盐,“一天三场雪、刮风就下雪、白雪细如沙、风吹满地跑”在我单薄的秋衣上开出细密的霜花。

        我落地的第三天清晨经历了雪乡的第一场雪,那是一种被东北风吹成细沙的雪。而书法之乡的墨香,则藏在每个清晨的森林山谷。老先生们说,这墨色能化开冻土,就像季节终会翻页。我尝试着在沾满冰花玻璃上写下自己的名字,这是属于北国的另一种诗意书写。㸆大鹅、炖大鹅。我来林口的第一顿饭就是吃的大鹅。鹅肉是林口人对肉类食品的执念,而㸆和炖是其中最出名的两种做法。圆圆的大铁锅,炖一只肥肥胖胖大鹅,所有配料往里一放。揭盖瞬间,香气飘满整个屋子。这时候再来二两“烧刀子”,岂不美哉!驱车前往项目部的途中,黑土地突然爆发出惊人的生机:青草倔强的钻出冻土,远处丘陵起伏如碧浪,那些曾经被雪覆盖的山峦,此刻披着苍翠的松针,像极了南方的水墨屏风。工程人的履带碾过二十四节气,在钢筋水泥间丈量着经纬。   

        行走在南北之路上我们像迁徙的候鸟,收获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,更是一次次的心灵上的蜕变。新环境的适应,拓宽了心胸学会了包容,那些停留的瞬间,都化作了风花雪月,正是这些偶然的停顿,让我们在图纸的间隙里,在钢架与机器的轰鸣声中听见了大地深处的脉动,就像歌里唱的,南北的路你都要走一走,都要向前走,莫回头。